誰說非付費會員就不能用 yahoo 寄信

功能說明

影音介紹

誰說非付費會員就不能用 yahoo 寄信

你有 YAHOO 的帳號嗎? 不是付費的會員, 就只能用 webmail 嗎?

這裡教你怎麼應用特殊工具, 讓你同樣享受本機收信寄信的方便.

注意:您需先安裝 Mozilla Thunderbird 收信軟體!
(此軟體比Outlook Express好用喔!!)

 
1. 先到官方網站下載 ypop 免費軟體
http://yahoopops.sourceforge.net/index.php

2. 執行 YahooPOPs! 然後你會在右下角ㄉ工作列上發現其圖案,按兩下開啟...

3. 若不想每次開機都得執行一次 YahooPOPs!,
     可勾取 "Miscellaneous" 中ㄉ "Automatically Start YahooPOPs!" 選項...

4. 開啟郵件軟體新增你在 yahoo 的郵件帳號...

5. [內送郵件伺服器] 一定要輸入 "localhost"

6. [外寄郵件伺服器] 則輸入 139.175.54.240

7. 恭喜你...從此後又可以回到從前那樣嚕....



--
http://jsh.noads.info/
Joseph-昇鴻 祝您平安 幸福

如何帶小寶貝

出處 http://www.hantang.com/
我時常跟我的病人說 , 我跟外面世界各國的醫師不一樣 , 君不見滿街上到處是醫學專家 , 例如肝病專家 , 心臟權威 , 腸胃科專家 ,腎臟病專家 , 甚至於痣瘡都有專家 , 美容專家更多 , 只要哪裡有錢賺這些專家就往哪裡鑽 , 因此琳琅滿目的招牌到處都是 , 讓人目不?己 , 真是壯觀也 . 大概古人從未想到會有今日這個局面 .
而我呢? 我開了全世界唯一的ㄧ家健康醫院 , 由我這位完全沒有疾病專家的頭銜的小中醫來主持 , 我的專長是健康 , 你如果想死在肝病上 , 當然要找肝病專家 , 如果想死在心臟病上 , 自然要找心臟病專家 , 如果覺得得到腎臟病是件很爽的事 , 當然要找腎臟病專家 , 如此才能實現你的夢想 , 但是你如果要找健康的話 , 就應該要找健康專家 , 對不? 我只懂什麼是健康 , 所以我能讓人人都健康 , 因此我是健康專家 , 其原由於此 . 我是專門在研究如何讓病人健康的ㄧ種醫學 , 就是中國傳統的純正中醫學 .
我今天以如何帶小寶貝為此篇之名 , ㄧ方面是要幫助這個昏庸的台灣衛生署 , ㄧ方面是要回答許多熱心的讀者來函的共同問題 ,我就不需要ㄧㄧ回覆了 , 我非常感謝這些真正醉心於保存我國故有文化?產的讀者們 , 我個人非常尊敬他們 , 也很樂意回答他們遇到的問題 , 奇怪的是都沒有開業的中醫或是西醫來問我問題 , 我想他們ㄧ定是比我還懂 , 認為我不足為道吧 . 讀者看完以後可以去考考他們 , 到底知不知道 , 如果當一位醫師居然連什麼是健康都不知道 , 也真夠爛的了 .
健康的小寶貝有哪些症狀 :
第一 : 就是時常會流鼻血 , 按照中醫理論 , 舉凡十四歲以下的小孩 , 由於身體屬於純陽之體 , 是故體質應該很強才對 , ㄧ旦得到感冒 , 在發高燒的前夕 , 自然就會以流鼻血來降體溫 , 所以偶而會有流鼻血的小孩其身體是絕對正常的才會有這現象 , 因為肺開竅在鼻 , 可能大家不知道小兒未滿十四歲都是用小腹呼吸的 , 如同道家練氣一樣是採用腹式呼吸的 , 過了十四歲才改為胸式呼吸 , 小腸相火 , 借由呼入氧氣的助燃 , 會把大腸中的水氣化出來 , 這蒸氣在回升入肺中 , 從而使肺功能極強 , 肺又主皮毛 , 因此ㄧ旦感冒在表 , 表邪束住毛孔 , 使體溫無法外散 , 就形成體內溫度過高 , 這就是發燒之源 , 因此經方家使用發表藥如麻黃湯桂枝湯大小青龍湯等 , 其目的就是想開表 , 以達到表解而熱退的目的 , 現在小朋友如果有正常的身體 , 得到感冒時一流鼻血就會退燒就表示會自動痊癒的 , 不需要我們用發表之藥自己就可以把自己治好了 , 因為肺氣過熱是可以由鼻子出血排出體外的 , 這就是傷寒論條辨中的{得血刃則解}的真正含意 , 所以我們可以說凡是小孩子時常流鼻血的就沒有高燒問題 , 這類解讀黃帝內經方式我在教人紀時會再加強補充說明的 , 簡單說就是小腸在大腸之下 , 小腸相火 , 火在下自然會把大腸裡的水燒熱 , 而成為蒸氣(真氣) , 由於熱氣上升是天性 ,故自然就進入肺 , 肺屬天幕 , 故法象天 , ㄧ旦熱氣到此就會迴遊如天上之雲 , 從而進入皮表 , 以滋潤皮膚 , 所以我們冬天在吐氣時 ,就可見熱氣噴出 , 西醫只知大腸會吸取食物殘渣裡的水分 , 卻不知道大腸是如何做到的 , 諸位讀者用Common sense想一下 , 大腸長得像有那麼聰明嗎? 它是如何知道光吸收水分就好 , 而不吸取大便 , 真如此聰明的話 , 那大家應該多吃豬大腸 , 就會如豬大腸一樣聰明了 , 是不? 因此大腸會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就如同你要最乾淨的水 , 最簡單的取得方式就是用燒的 , 然後取其蒸氣 , 對不? 西方醫學不知此最簡單的道理 , 每天都看到的現象 , 就是解決大腸吸收水分的謎 , 還很大聲的說他們是學科學的 , 他們只相信他們親眼所看到的 , 現在他看到了自然界水的氣化過程了 , 但是卻沒有真正學到 , 反而我們中國卻早已於五千多年前就知道了 , 比他們早太多了 . 由此也可以知道練氣功的原理了 , 也可以知道練氣功是對身體好的 . 其中十四歲是關鍵 , 超過它之後仍有出鼻血就是生病了 , 需要去看專業於健康的醫師 , 當然你如果很是窮極無聊 , 想生些病來玩玩 , 你就可以去找肝病專家看 , 然後就得肝病死掉 , 也可以找心臟病專家來治 , 然後就死於心臟病了 .
第二 : 時常在打哈欠 , 伸懶腰的 , 就是健康小寶貝 , 如果有一天你兒子早上起床後 , 告訴你他生病了 , 要麻煩你打電話給他的老師 ,幫他請病假 , 但是你發覺他ㄧ說完話 , 轉身就是一個哈欠與伸懶腰的動作 , 這就表示他是正常的 , 他在騙你他生病 , 我們也可以依照這個身體語言 , 來判定他是健康的 . 因為按照中醫理論要打ㄧ個哈欠與伸懶腰是要經由許多正常的內臟同時發出不同的訊號才會成功的 , 基本上哈就是吸氣 , 由腎臟來掌控 , 腎主骨又主腦主記憶 , 管骨隨 , 開竅在耳 , 又主腰部 , 主人之成長 , 是故小孩子在生長時期 , 時常打哈欠與伸懶腰是正常的現象 , 許 多糊塗媽媽以為小孩是懶惰或身體又有問題了 , 這是不對的 , 此類誤解時常造成小孩被冤枉 , 被屈打成招 , 好可憐的 .
第三 : 睡覺踢被子是正常的 , 許多糊塗媽媽互相抱怨說自己小孩真難帶 , 幾乎每天?上都踢被子 , 害得都著涼了 , 真是氣死人了 ,實際上這是糊塗媽媽的過錯 , 因為正常小孩每天?上睡覺時雙腳都是很熱的 , 無論冬天或夏天都ㄧ樣 , 所以我們應該只需要去蓋肚子肚臍就好了 , 手腳是不需要蓋住的 , 因此妳如果把小孩全身包得好好的 , 他就過熱 , 自然想去踢被子 , 所以經過ㄧ夜的展轉翻騰 ,早上時終於成功的把被子踢開 , 結果糊塗媽媽只看到早上起床時的果 , 完全不知整夜發生的因 , 所以當糊塗媽媽的寶貝兒子是要付出代價的 , 正確的做法是每天?睡前在親完小寶寶時 , 順便用你的ㄧ隻手去摸額頭 , 妳應該感覺是涼的 , 另ㄧ隻手去摸他雙腳 ,應該感覺是熱的 , 這是正常 , 如果相反的 , 就是小孩生病了 , 不然就是妳有病了 , 這裡要有一點點Common sense就是如果妳老公抱怨妳的雙腳太冷 , 這就是說妳有問題了 , 妳先生與兒子是正常的 , 了解了嗎?
第四 : 雙眼炯炯有神的小孩沒病 , 無論生何病 , 只要小孩眼中有神 , 就沒有問題 , 隨時會恢復健康的 , 做為父母一定要學會觀察小孩的眼神 , 只要知道什麼是正常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生病與否 , 因為眼神為心之主 , 心藏神 , 有神就沒事 , 無神為心神以失 , 是危險症侯 , 只要會觀察就很簡單的 .
第五 : 時常流鼻涕的小孩沒病 , 我們小的時候時常一邊完耍一邊流鼻涕 , 然後雙顴粉紅色 , 這都是正常現象 , 千萬不要小題大作的吃西藥 , 越吃體力越差 , 越吃就越容易得到感冒 , 一但感冒後找中醫開中藥吃 , 如此就越來越強壯了 .
第六 : 不要把小寶貝包的像粽子一樣 , 過熱的溫度不但會使小寶貝抵抗力變差 , 而且脾臟及肺臟會受損 , 將來容易得到感冒氣喘及皮膚病等 , 初生嬰兒為純陽之體 , 感天地之氣而長 , 肺屬寒 , 過熱則傷 , 脾屬土 , 感土氣而成長 , 妳如果包得太過 , 反而會隔絕此天地生養之氣 , 於是就像溫室中的花朵 , 無法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 自然小病不斷 , 人也長不高了 .
第七 : 小寶貝眼睛斜一邊 , 這不需要擔心 , 自己會好的 , 其發生原因是父母在晚上熟睡後 , 半夜小寶貝會醒來 , 由於嬰兒頸部還沒有力量支撐 , 半夜醒來很無聊很好奇這個世界 , 所以就會到處亂看 , 由於ㄧ般父母在晚上都會點一盞小燈 , 以方便半夜起來照顧小寶貝 , 這時小寶貝就會找光亮處看 , 由於頭無法轉動只好斜眼去看 , 日久就成為斜視了 , 所以建議父母半夜睡覺時點兩盞小燈使其平均 , 或是不要點燈 , 如此就沒有小孩會斜視了 .(待續中)我隨手捻來一些簡單的觀察法 , 提供給讀者做為參考 , 請指教 . 有空時我再多寫一些以饗讀者 .

國峻不回來吃飯 --- ~~黃春明~~

前言:
黃春明的兒子黃國峻也是位作家,在去年三十歲的時候自殺,他的朋友,作家袁哲生也是自殺,今年。短短的一首詩,讓人看得心酸。為人子女的都好好看一看。應采靈的女兒如果有看過,她就知道結束自己的生命懲罰的未必是負心漢而是父母。
【國峻不回來吃飯 ~~ 黃春明~~
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八年代在美國看過一個片子《歸心似箭》,一個傷兵脫了隊,千山萬水就為回家,家的吸引力比地球磁場還強•••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因為吃飯時,口在忙,手在忙,但是眼睛是閒著,邊吃邊看的話,全身器官都不浪費。
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養。
那天,正在啃饅頭時,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黃春明」三個字。
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
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
天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應該先來看一看這篇〈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小詩。
看看一個作爸爸的人如何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輕描淡寫地說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
我小時候看〈販馬記〉李奇哭監時,有一句「人生三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黃春明不老,但喪子之痛不論任何年齡層的感受都一樣。
這篇文章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該收入國文課本,讓所有孩子都讀到。
詩一開始說,「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感覺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但是知道的人,悚然一驚,因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永遠不會再回來吃飯了。
爸爸比較能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回來,所以我就不等你,先吃了。媽媽卻是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滴水不沾,家裡的米不但沒少,放久了,還變多了,多了些象鼻蟲。看到這裡就讀不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再下去,「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孩子不在了,作母親的也就沒有燒飯的慾望了。
大部分的中國母親都是為子女而活,挽著菜籃上市場時,想的都是孩子愛吃什麼,先生愛吃什麼,所以爸爸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是為兒子燒飯的,兒子不回來,媽媽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影響考試成績,那時台灣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母親擔心我吹電扇不蓋被會著涼,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所以母親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有沒有踢被睡,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忍不住抱怨,叫她不要管我,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
看到黃春明的詩才了解,的確,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了孩子忙的,沒有孩子,也就沒有了人生目標,什麼都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二段說「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口氣有點哀怨,如果一個兒子一年都不回家吃飯,父母是要埋怨的,可是誰想到國峻去的是一個有去無回,不可逆轉的旅程呢?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黃家的炒米粉是有名的,「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個字「不回家吃飯」,讀起來卻是這麼的傷痛。
不回家吃飯了,不是不想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吃飯了。
自殺的朋友,在投環的那一剎那,有沒有想過再也不能回家吃飯了呢?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一個永遠是空的位子,父母是觸景傷情,怎麼吃得下飯呢?
朋友笑他愛吃醋,飯菜都加了醋,黃春明說「天大的冤枉,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酸?」兒子永遠地不能回來吃飯了,山珍海味,對父母來說,吃到嘴裡都是滿嘴的辛酸。
看到這裡,國峻,我想拿大杖揍你,你怎麼可以對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呢?你難道不知道死者已矣,生者長戚戚嗎?你何忍讓你的父母身受這種思念的煎熬呢?要知道那個心中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所有動過自殺念頭的朋友,請把這首小詩剪下來,放在你的皮夾裡,當你想做傻事時,拿出來看一下,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
相信我,你沒有。


--
http://jsh.cafe150.com/
http://www.shop2000.com.tw/ohana/
Joseph 祝您平安 幸福

兒童床邊音樂故事 --

日本童話

序號

故事名稱

故事提要

AOD點選

1

苛刻的員外

(企鵝出版社 提供 )

一對窮苦兄弟,卻遇上了苛刻的員外,開出奇怪的條件,如果在工作期間發脾氣,就會被罰錢,不過如果員外生氣,也必須被罰錢…員外到底在打什麼主意呢?

2

小神童鬥天皇(2-1)

(企鵝出版社 提供 )

日本天皇聽說韓國有位七歲小神童聰明過人,於是派了幾位博士前往韓國打聽。小神童對博士們提出的難題對答如流,博士們心想「小孩都這麼聰明了,那大人的智慧一定更高」,這該怎麼辦才好??

3

小神童鬥天皇(2-2)

(企鵝出版社 提供 )

博士們回到日本稟報天皇,而日本天皇決定出一個難題,放在琥珀箱子中,並寫一個謎語在箱蓋上,送給韓國國王,如果韓國國王在秋天來臨前,還猜不出謎底,就要派兵攻打韓國…

4

鶴之家(2-1)

(時報出版社 提供 )

獵人長吉娶新娘的那天晚上,有個女人前來祝賀,她穿著白色的和服,頭髮上還插著紅花…就像長吉前幾天誤殺的丹頂鶴一樣!可是這個女人不但不恨他,還送他一個漂亮的盤子…

5

鶴之家(2-2)

(時報出版社 提供)

過了好久以後,長吉因為小病而突然去世,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盤子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盤中竟然浮現出一隻鶴的圖案!當一家人逐漸逝去,盤子裡的鶴也隨之增加,盤子裡藏著什麼秘密?

6

線球(2-1)

(時報出版社 提供)

小公主和貧窮的小女孩阿泉變成好朋友,因為她們之間有個共同的秘密,就是都曾做過一個同樣的夢。阿泉手上玩的線球,只要鑽到袖子裡,就會發生奇妙的事情,往袖子裡瞧,竟然可以看到阿泉的媽媽在織布…

7

線球(2-2)

(時報出版社 提供)

小公主和阿泉每天都玩在一起,她們把線球拋得高高的,接著,看線球掉在袖子裡面的奇妙景象,兩個人都笑得好開心!可是,有一天,阿泉突然不再出現,發生什麼事了呢?

8

下頭一場雪的日子

(時報出版社 提供)
下頭一場雪的日子,會從北方一下子湧出好多隻白兔來,排成一列,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讓天下雪…這個傳說是的嗎?
9

雪窗

(時報出版社 提供)
老爺爺是「雪窗」關東煮店的老闆,一隻「狸」是他的助手,有天來了一個客人,長得就像是老爺爺過世多年的女兒…

飛熊號魔法船

序號

故事名稱

故事提要

AOD點選

1

栗栗的寵物(2-1)

(民生報出版社 提供 )

栗栗是個孤兒,長得一頭亂髮,就像個栗子似的,他最愛吹小喇叭,可是嘴巴卻太大,這一天他又來到海邊練習,但是小喇叭卻被一隻小象給拿走了?!

2

栗栗的寵物(2-2)

(民生報出版社 提供 )

栗栗一路追著小象,踏上了一艘怪船,船上有好幾個房間,房門上寫著「鼓手」、「指揮」、「豎琴」,還有一個「下落不明」,奇妙的事一件件發生了…這些人到底是誰?他們和栗栗有什麼關係?

3

媽媽離家出走了(2-1)

(民生報出版社 提供 )

飛熊號魔法船在大海上航行,上面載著一個天才音樂家庭,媽媽雖然擁有神奇的音樂才華,卻還是和普通媽媽一樣,得和柴米油鹽打交道,這天她意外受傷,大家就用音樂魔法做家事,媽媽覺得好像沒有她,大家反而過得更好…

4

媽媽離家出走了(2-2)

(民生報出版社 提供 )

媽媽覺得在這個家裡沒有她的地位,傷心之餘便留下字條離家出走。第二天早上大家發現後全都愣住,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其實,媽媽並沒有走遠,而大家能不能找回媽媽的心呢?

5

家有怪姊姊

(民生報出版社 提供)

姊姊「豎琴」看到一本「海洋美容美髮大全」,決定天天換髮型,本來像豎琴一樣的頭髮都變了個樣,再也發出美妙的聲音,姊姊還說她不要彈琴,要改行當「花腔女高音」,但是她的歌聲實在太有殺傷力了,整艘魔法船都忍不住關窗關門,把耳朵堵住!不過誰也沒想到,最後卻發生了一個緊急事件…而且,只有姊姊的歌聲能夠解救大家!

6

馬戲團的大秘密(2-1)

(企鵝出版社 提供)

飛熊號魔法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一艘馬戲船,小丑邀請大家到馬戲船上來玩,船上有小白豬表演水上芭蕾、老虎鑽火圈…魔法船一家人都看呆了,沒有注意到小丑對他們的寵物小象別有企圖…

7

馬戲團的大秘密(2-2)

(遠流出版社 提供)

小丑偷偷抓住小象,關在籠子裡的小象,用鼻子吹出悲傷的曲子,淒涼的音樂,讓馬戲船上所有人都哭成一團,接著,驚人的事發生了!魔法船一家人能不能及時趕到,把小象接回家,把騙子小丑抓起來?

 拜訪故事村

序號

故事名稱

故事提要

AOD點選

1

遙遠的野玫瑰村2-1

(時報出版社 提供 )

雜貨店的老奶奶孤家寡人,卻總是跟大家說起兒子和孫女的事。有一天,老奶奶口中的孫女竟然成真,來到雜貨店,帶著野玫瑰堂做的肥皂,希望可以放在店裡賣賣看,肥皂漂亮、好聞也好用,一下子就賣光了…

2

遙遠的野玫瑰村2-2

(時報出版社 提供 )

老奶奶開始期待孫女到來,但是,已經半個月了,孫女卻一直沒出現,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其實,老奶奶早就知道孫女的真實身分,但是她卻一點也不在乎,只想再見到可愛的孫女…

3

快樂村的秘密


快樂村裡面住的卻是一群不快樂的人,村民們從來都不笑,大人皺著眉頭工作,就連小孩子都是無精打采地在學校上課…這真是太奇怪了!

4

懶豬村裡的勤勞豬

(皇冠出版社 提供)

懶豬村來了一隻勤勞豬,雖然主人很欣賞他,可是其他的豬可不這麼想,他們說:「豬就要像隻豬,哪有豬天天洗澡、掃地的?」勤勞豬看不起這些懶豬,不過,在他搬到勤勞村之後,才發現懶豬也有存在的意義…

5

香菇的故鄉

(聯經出版社 提供)

小威誕生的時候,曾經引起不小的騷動,大家都讚嘆的說:「哇!這個檯燈好可愛,真像個香菇!」小威雖然很高興大家稱讚他,但是他卻搞不清楚,到底香菇是什麼?為什麼要說自己像香菇呢?小威真的好想知道…

6

猴子宮殿

(企鵝出版社 提供)

一對雙胞胎王子,為了成為王位繼承人,踏上尋妻之路,因為國王說,誰的妻子獻給國王的禮物最好,誰就能夠得到王位。其中一位王子來到猴子宮殿,有什麼樣的冒險歷程等著他呢?

7

坍東都

(遠流出版社 提供)

坍東都開了一間叫做「憑良心」的油店,客人買多少油就自己放多少錢在油錢箱裡,大部分的人都在揩油,油拿得多,錢付得少,或者乾脆不付錢,只有小葛不一樣…

8

偷傘小賊

(台英出版社 提供)

在斯里蘭卡島上有個小村子,村民們都沒見過「傘」這種東西,他們都是用芭蕉葉來遮雨的。有一天,老伯伯進城去,看到城裡的人都拿著把像花一樣的東西,原來是陽傘。老伯愛不釋手,就買了一支,準備回村子炫耀一番…,沒想到傘卻被偷了!老伯再買一支,沒想到還是丟了!最後老伯心生一計,找出這個偷傘賊…


--
http://furisupe.net/~jsh/  
http://home.pchome.com.tw/club/jshboy/
http://www.shop2000.com.tw/ohana/
Joseph-昇鴻 祝您平安 幸福

Google Mail 免費邀請函

如果您覺得現在的電子郵件信箱收信不穩定,或者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電子郵件信箱來使用,可以來參加我們這活動。

您可以用以下方式向我們取得GMAIL:

1.我們不定期會在我們網站上放出邀請函,您只要點選鏈結進去,登錄您需要的信箱資料,即可收到GOOGLE/GMAIL的啟用通知(如果已經被別人捷足先登,點進去則會告訴您該邀請函已經被使用了)

2.請來信給我們:ohana.admin@gmail.com,在信中請務必留下可以連絡到您本人的e-mail,以及您的大名,我們會視手中是否還剩下GMAIL邀請函,如果還有則會寄發給您。

3.如果您領取了邀請函,請您也同意我們將我們的 最新消息 用該信箱寄送給您。

4.如果您收到邀請函,但是多天都沒有去進行登錄啟用GMAIL,會有可能被視為放棄,所以請您收到邀請函後,盡快完成啟用手續。

不過,由於邀請函數量有限,但我們不定時還會收到發送邀請函的權力,我們會再發送。

當然,如果您已經有了GMAIL,而且有多餘的邀請函,也歡迎您寄給我們,我們會分享給需要的人。

■GMAIL介紹

GMAIL是由全球數一數二的網路服務公司GOOGLE所提供的服務,如果您還沒有聽過 Gmail,在此可以告訴您它是一個嶄新的搜尋式網頁郵件服務,它提供:

– 超過 2,500 MB (2 GB) 的免費儲存空間 – 內建 Google 搜尋可以立即找到您要的任何郵件 – 自動排列郵件和相關的回覆成為「會話群組」 – 與您的郵件內容相關的文字廣告和相關網頁

--
http://furisupe.net/~jsh/
http://home.pchome.com.tw/club/jshboy/
http://www.shop2000.com.tw/ohana/
Joseph 祝您平安 幸福

50 歲以後 ---

值得我們深思,50歲了您想做什麼?時間管理是乎變得很重要. 
   讓我們一起勉勵加油!開創美好的50歲人生.加油!加油!
  50 歲以後---
10歲的時候,希望快點長大,可以談戀愛,可以騎車兜風不被碎碎唸;
20歲過後,希望快點賺到人生第一個 100萬,最好在 30歲左右擁有一間小套房,40 歲之前當上CEO  
人生似乎就是這樣,在不斷縮短的跑道上,在注定變老的節奏中,眼看著歲月如沙漏,少年時期等待暑假到來的日子可能
只有一個禮拜,卻像十年那麼久; 30 歲過後的十年,卻又像一年那麼短。  
尤其離開校園、成為上班族之後,時間座標不再由學期與寒暑假切割,而是由年資與經歷計量,感覺上,蒼老的速度來得既凶猛又無情。
職場前十年,工作狂熱與升遷誘因或許讓人卯起來衝刺,接下來的十年,有人收割,有人反芻,也有人重新起步。
當工作不再只是收入與成就感的唯一宿主,生命除了打卡、升官、業績、進度、紅利之外,是不是還有什麼夢想,等著你去闖一闖呢?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論一部電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 」,對於未來,也就是明天過後,雖然有諸多不確定,但有些事,
總可以提前想想的。
             
我很喜歡看詹怡宜製作主持的「一步一腳印」,之前,我曾經讀過一篇報導,敘述詹怡宜製作這個節目的動機,她曾經有機會成為
許多記者羨慕的晚間新聞主播,也曾經在收視率與理想之間掙扎,最後她選擇卸下螢幕前的濃妝,換下套裝與高跟鞋,跟著一群
喜愛鐵道的高中生搭普通車探訪東部最接近太平洋的小站;或蹲在田間跟一個執著將草莓移民到東部的阿伯談論箇中酸甜滋味。
某集節目介紹兩個奇特的人,一位從平面媒體攝影記者退休、現在是領有國際執照的專業爬樹人,他在樹上觀察鳥類棲息,
觀察樹木紋路,也協助遲緩兒透過爬樹的訓練,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另一位則是老鷹守護者,他不看電視,長年赤腳不穿鞋,
講起基隆地區的老鷹,目光炯炯有神,撰寫專業生態記錄報告,是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日子過得清貧卻自在。
爬樹人在正規職場退休之前,就已經盤算好出國接受訓練的計畫,而老鷹職人也早就決定把觀察自然與鳥禽當成終身志業。
不曉得是不是節目刻意安排,這兩個離開職場之後,反倒走進人生的「特殊人物」,恰好都過了50歲。
               
當我們以為那些被媒體吹捧的菁英新貴才是楷模時,卻忽略了這些在島嶼生活、「安靜,卻幸福的窮人」,其實才令人羨慕,
於是我開始思索,50歲以後,要變成什麼樣的人。許多人在職場環境中,也許像詹怡宜一樣,曾經有機會坐在同儕羨慕的位置上,
很拚,很辛苦,在業績或收視率的數字間搏命。職場前二十年,或許要成家,要養小孩,要付貸款,工作是保障,也是飯碗,
不是率性就可捨棄。
可是二十年過後,早婚的人,小孩也許成年,不婚的人,手頭積蓄可能不差,
至於晚婚的人,養兒育女的擔子雖然還未卸下,但職場人力汰換的齒輪可能在幾步之隔的身後頻頻追趕,
除非你是張忠謀、王永慶、或是許文龍,否則多數人在50歲前後,大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職場角色轉型。
50歲其實還很年輕,但無形中就是一道殘酷的門檻,倘若在這之前跨進領導核心,就是菁英,在這之後還在中下階層浮沈,
很容易就遭到後輩排擠,成為怪物。許多人因此感覺失落,總是拿過去的光輝歷史當成嘴邊反覆憑弔的素材,不知不覺,
成為自怨自艾的白頭宮女。可是,越來越多人懂得在這個微妙的渡口,替自己的人生轉個彎,遠離高速折舊的場域,
做開心的事情,不必過度動腦,不必心力交瘁,夠溫飽就好。也就是說,很多人在公司強迫他們退休之前,
就打算好怎樣將公司fire 掉了。
有個45 歲的朋友,寫了將近二十年的會計程式,腦汁都快搾光了,她說, 50 歲以後,她要去住家附近的生鮮超市當收銀員,
那些抓程式bug、聽 user 抱怨的日子,她是怎麼都不願意繼續了。  
另一個剛過39 歲生日的朋友,長久在廣告界賣命,他已經看好故鄉大溪一片地,
打算50 歲過後,在那裡開闢一處昆蟲復育博物館。而不到 40 歲就接下外商公司財務長的朋友,早就決定 50歲以後
當一個專業國家公園嚮導,那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我居住的社區,有一位笑口常開的管理員,他曾經是一家中型成衣廠的負責人,收入最多的時候,都在跟不斷到期的支票賽跑,
50 歲過後,他結束工廠,脫掉西裝,應徵管理員,收信、澆花、看門兼打屁,事業雖然結束,但人生仍舊繼續。
就好像「一步一腳印」報導中的爬樹人與老鷹守護者一樣,從企業體退場的人,頭銜、薪資、配車、休假、分紅,
可能不是成就感的來源,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似乎比較重要。  
也許你才 25歲,也許剛過 36,以為50歲以後的人生,還很遠。
但是想想看,新年剛過,可是下一個春節,很快就來了,50歲,其實不用等太久。
-- 
http://furisupe.net/~jsh/
http://home.pchome.com.tw/club/jshboy/
http://www.shop2000.com.tw/ohana/
Joseph-昇鴻 祝您平安 幸福

不體罰像呼吸一樣自然

 ◎盧貞穎


 迪迪是一位教學五年,在私立高中任教的老師。迪迪老師有點娃娃臉,表情頑皮而誠懇,他輕鬆的聊著自己帶班的故事,直說,自己也沒有做什麼不得了的事情呀……。不過,回顧今年九月,迪迪老師的婚宴上,學生一群一群湧進會場,當場加開兩桌宴席,有一個以前班的班長說,我通知同學,全班都說要來!

體罰本來就不是方法

 在教書五年中,迪迪老師從來沒有因為要不要體罰學生而掙扎,因為體罰本來就不是他的方法,他仔細想了想,真的覺得,不體罰就跟呼吸一樣自然,所以對他來說,談體罰學生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最根本的,對待學生的方法和態度。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說,體罰搞不好會有好的效果,我會知道,如果體罰會有好的效果,一定還要做很多努力,在這個過程中,體罰這個動作也許根本不需要。」

教育,需要師生間的真誠互信

 也許是法令的效果,迪迪老師在任教的高中裡,已經很少看到威脅的打人體罰,其他老師還是會有一些處罰方式,像是罰同學伏地挺身、罰站和跑操場等等。「我心裡想說,法令還真的有點效果!許多同事們也許不知道為麼不要打學生,但是他們清楚有這樣的規定,雖然在口頭上總是抱怨著學生不服管教,但至少不會真的動手去粗暴的對待學生。」少了些孩子被打了!這樣還是值得讓人開心。
 
 但是,迪迪老師也真的觀察到,有些習慣於用「打」來處罰學生的老師,會更負面的在言語上責罵、羞辱學生。

 例如,在迪迪老師去年帶的班上,有一位復學的女同學,就是這種狀況的犧牲者。這位同學的身體狀況不大好,顯著的有憂鬱症的狀況,經常無法上課,需要請假,有時到學校來,就會不自主的一直睡。原本迪迪以為她單純的是因為身體關係,所以休學一年,後來,在迪迪和家長培養出信賴關係後,才知道,原來這位同學在去年遇到一位班導師,在課堂上當眾說他,說爸媽生到你這樣的小孩算他們倒楣、你拖累爸媽等等的話。這讓孩子受太大打擊,真的要跑去自殺了!媽媽覺得再讓這個老師帶下去,孩子一定還會出事,就先讓她休學。

 女同學是個清清秀秀,有著超齡的成熟的女孩,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迪迪覺得最弔詭的是,這個孩子其實能力很不錯,為什麼會被貶抑成很糟糕、讓她自己和家人都不對她有一點自信?迪迪覺得,可能是因為她請太多假,就被之前的老師否定,而在過程中,她請假的原因卻沒有被過問,沒有被體會,甚至有人形成偏見,導致她必須背負著生病和失學的雙重壓力。

 所以,迪迪會注意聽她說,為什麼請假,減低她的恐懼感,同學和家人也更願意告訴迪迪她的平日的狀況,「就這麼一個特殊的小孩而言,我越瞭解她的狀況,就更能夠體會這個孩子的辛苦,體會了這樣的辛苦也就更願意幫忙,更可以想辦法去幫忙。」

 後來,迪迪老師一方面幫她向學校爭取考試的機會,一方面鼓勵她,不管如何都要出席模擬考,也要盡力考,才能從她考試的狀況中 ,幫忙想準備大學考試的方法。後來這位女同學努力準備國文和英文,通過大學甄試的第一關,她提起精神,用原本超齡的主見和穩重態度通過了面試。女同學好高興,告訴迪迪,這對她是很重要的改變,因為她和家人本來都覺得,她是沒有希望的孩子。

 有一種反對禁止體罰的說法,是認為言語羞辱比體罰更糟糕,對學生傷害更大,還有人認為,只要禁止言語羞辱就好,不需要禁止體罰。可是,迪迪老師說, 「這個學生的狀況,讓我瞭解到,不管是用體罰或者其他羞辱學生的方式,不但沒有辦法幫助學生任何事情,只會讓關係變得更惡劣。」其實,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體罰和言語羞辱所造成的問題其實一樣,都是用一種評斷、批評、或恐懼的手法,要求學生回到某個軌道,而在這過程裡,被犧牲的就是對孩子的細緻瞭解、以及真正影響孩子的機會。

 迪迪回想:「我覺得,當一個老師,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避免真誠互信的關係破滅,想到這點,怎麼還會打得下手?羞辱得下去呢?羞辱或打,撕裂了關係之後,要花更多的力氣和時間來彌補善後,怎麼會有時間和機會,來看學生到底真的需要什麼?」

幫同學戒掉「需要被處罰」的習慣

 另外,迪迪老師也特別說,其實在校園現場,每天會有許多學生的狀況,在處理這些事情時,都需要老師做在「立即的效果」、或「長遠的影響」之中做選擇。

 有一天,有位老師同事和迪迪聊天,說班上有些事情,他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這位老師教學的第一年,班上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叫不動,要不要處罰?」

 這位老師問了很多其他的老師,大家也很熱切的提供他處罰的方法,但是他還是苦惱無奈,為什麼一定要用到各種處罰的方式,才會有用呢?

 原來,他碰到一個直接的兩難問題。班上有個同學經常遲到,這位老師認真的和同學談,努力想要知道他為什麼會遲到,並且好言相勸,希望他以後不要再遲到了,這個同學雖然說好,但是,接下來還是照樣遲到。有一天,這個老師看不下去了,擔心學生的操行成績因為遲到被扣太多,就對他說,下次再遲到,會記他警告。結果,那位同學第二天開始就乖乖的來了。

 很多老師看到這樣的效果,可能就會高興得拍手叫好吧!可是這位老師卻意識到其中的問題,難過得快流眼淚了,他不知道,為什麼學生會這個樣子,一定要用處罰的方式才能讓他聽話嗎?

 迪迪老師馬上告訴他,他的想法很棒呀!一定要把這個想法和那位同學說,讓他知道,老師在處理這個事情的時候,是有掙扎和困難的。因為,學生經常是不知道的,他們習慣面對的,是從上而下的,處罰和不處罰兩種方式,他們不知道老師心中是會有掙扎的,也不一定清楚,老師究竟希望他們做到什麼。

 跟這位老師談過之後,迪迪隔天到班上,就把這個故事告訴一位經常遲到的同學,那個同學聽了就一直笑,一直笑,什麼都沒有說,但是從那個禮拜到訪問的今天,他都還沒有遲到過。「我預計他大概過兩個禮拜就會再遲到了吧。」迪迪笑著說,「會遲到當然有一些他的原因,但是他並不見得不願意努力。我覺得努力的方法很多,你讓他瞭解你的用心、你的心情和態度,還有為什麼需要他們遵守團體生活的紀律和要求,我覺得他們都會聽得懂。」

 他也曾經遇到過,一開學就幫老師想好各種處罰同學的方法的班長,在班上討論班規時,同學們也總是能夠提出源源不絕的建議,來處罰同學,而且總會加一句:「啊我們國中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啦!」作為一個老師的他,只好拼命幫學生踩煞車,不停的建議他們,試試看不要處罰,會不會有好的結果?「最後當然是,沒處罰的結果都沒有處罰好呀!」迪迪笑說,「但是 ,也都沒有很差呀!我們做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不是很好嗎?」

 「當你越常跟學生討論,你的方法和態度的時候,學生也會變得越來越能夠討論。」迪迪並不是不會處罰學生,只是在必須處罰的時候,會堅持原則,堅持讓孩子去承擔沒做事情的後果、而不是做一個額外的處罰,例如:沒寫數學作業就讓孩子寫數學。並且,迪迪會不斷的向學生解釋和討論他處理的原則,他認為,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解釋和討論,就直接處罰,那麼學生就會被處罰制約了。

 迪迪說,要破除這樣「習慣被處罰」的狀況,並不是更多的處罰,而是嘗試著把老師的動機、態度,把學生當作一個人來討論,讓他瞭解你為什麼要堅持這些事情。習慣被處罰的人,一旦沒有處罰在,當然會覺得太好了,開始盡情的亂玩,尤其是心緒不定的青少年,當然也是這樣。當大家真的玩得太過頭的時候,迪迪就會再和學生們談一次,「我會和他們談,我們不處罰,但是要學習節制,要堅持。」迪迪笑著說:「每次談完大概可以維持兩個禮拜吧,那一年就談個二三十次,有什麼關係?」

 「我感覺,有的老師需要體罰,是因為需要學生有恐懼感,趕快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卻沒有想到,教育這件事情,如果太急著看到效果,就會砸鍋。」

做對的事情,效果總會出現

 迪迪老師曾接到一張畢業班學生給他的卡片,執筆的學生不是班上的風雲人物,也不是問題人物,就是位平凡安靜的孩子,在群體中並不顯眼。打開他的卡片,迪迪更清楚的肯定自己的信念,就是要照著對的事情做。

 學生寫道,他問朋友和網友說,學校有沒有好的老師?好的老師又是哪裡好?很多朋友會回答他,好的老師就是「教得很好」、「軟硬兼施」、「很會管理學生」、「很厲害」。這位同學告訴迪迪,除了在「管理」這點看不到什麼立即的效果,他覺得迪迪老師是他覺得很好的老師,最特別的,就是啟蒙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多元包容的態度,讓他學到了,比知識更重要的,「尊重人」、「瞭解人」的態度。他說,班上有很多同學雖然功課不好,卻有自己特別的思考方式,換成別的老師帶,可能早就被罵破頭了吧!迪迪老師雖然也會苦心勸說讀書的好處。卻不會限制他們的思考和想法。

 迪迪很驚訝,因為他並沒有直接針對這位同學處理過問題,但是在處理其他事情時,這位同學看在眼裡,體會了,能夠清楚的描述整理出來。迪迪深切的覺得,許多努力是要花很多時間的,你不能太過著急,也不能輕易放棄,堅持下去,搞不好今天在處理甲同學的問題,最後乙和丙都被你影響了,默默的,其實有很多人看在眼裡。「我看了他的卡片,才很清楚的肯定了自己原本的信念」,迪迪說,「我應該照著我覺得是對的事情做,但是不要急著看到效果,那個效果總會出現,雖然可能出現得很晚,或者沒有讓我知道,但是它總是會出現。」

 剛開始教書時,也有同事看到他的班上嘻嘻哈哈,會勸誡他說這樣不行,應該要如何如何處理,但是現在不會了,因為他帶的班,雖然各項成績不是那種在頂尖亮眼的班級,但是幾乎大部分同事,都會覺得他的班上氣氛很好,同學們清楚的享用這些自由的空間,「其實裡面有很多過程和努力,是被周遭的同事看在眼底的。他們知道你不是不管,也不是真的被學生欺負,而是,你有一些額外的事情,想要做,有一些理念,讓你願意犧牲或放棄,所謂教師的尊嚴。」

 「人作為一個人,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尊重別人、相信每個人都很不一樣,是很重要的事情。」迪迪老師說。「走到一個班上,仔細想想,班上五十幾個學生,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和經歷都很不一樣,你要求他們有效率、整齊畫一,其實才是詭異的事情。如果不急著要有這些效果,就不會心急,不會心急,就沒有什麼打人、體罰、威嚇孩子的必要了。」

成為一位老師

 迪迪老師用五年的嘗試,更清楚的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做對的事情,而不急著抓住某些效果,小花老師則在三個月的嘗試中,不斷去深刻的思索問題,意識到輔導人力的需求,學習在紛亂的校園價值中自處。

 他們異口同聲的說,教育是與孩子建立關係的過程,需要時間,去嘗試、去發酵。對他們來說,體罰本來就不是選項,因為,在以「人」的角色出發時,「打人」是不會讓人坦然舒服的方式,反而是撕裂關係的作法。而,讓他們堅持信念的,也就是這個身為人的根本,相信人的個體經驗與成長空間,這樣的相信,不僅是對於學生樣貌的想像,也是對於自己,身為一個老師,身為一個人的基本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