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兒童體質與調理

中醫在治療及養生的觀念中對體質相當重視,簡單地說體質就是個人代謝、機能與結構的特殊性。
這種特性往往決定個人五臟六腑生理機能的虛實強弱、對某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還有疾病可能的變化趨勢;
亦包含著人體正氣之盛衰和抗邪能力的強弱。

在該篇中,按照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人的膚色、體型、稟賦、情緒、舉止以及對氣候的適應能力,
統分木、火,土、金、水五種體質,再依五音太少、陰陽屬性、左右上下等又分五類,如此衍化出25種體質類型。
這些陰陽五行生剋的特殊名詞,是當時藉其特徵用以說明及分類的各種歸納語言,不必認為太過玄奇。
由此吾人可理解,在三、四千年前的醫家已經發現每個人在共有的生理特徵之外,仍存在著不少差異性。

從中醫典籍歸納,體質的影響因素有三:
1. 先天因素:「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強有弱.有短有長.有陰有陽」
2. 後天因素:「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癒何也,……地勢使然也」
3. 環境、飲食、年齡、精神和宿疾影響均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條件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體質,人身成長狀態及得到的疾病就會不一樣,疾病的變化、影響的層面及嚴重程度也都不相同。
所以,常見中醫師對於同一種疾病,臨床上依患者體質,而有不同的處方用藥;或不同的疾病,但卻採用相同處方,道理在此。
一切皆需經過詳細診斷,否則無法釋出正確處方。

小兒的生理特點:
1、生長發育迅速,生機蓬勃,此即為「三有餘」:陽常有餘,肝常有餘,心常有餘之特徵描述。 指小兒的「生長發育狀況」生機蓬勃。
2、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機體調節能力差(陽既未充,陰亦不足),此即為「四不足」:
     陰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腎常不足之說。「陽」既未充指「機體調節能力較成人差」,由於小兒臟腑生理  展完備,
    所以,一旦生病,則機體調節能力仍未健全,疾病傳變較迅速,
    例如:腹瀉易脫水;感冒易成肺炎。上述提到的「肝、心、脾、肺、腎」,並非單只解剖學中之臟器,而是指包含器官及一群相關的生理弁鄋熄隻X體,也就是「臟象系統」。

至於小兒病理變化的特徵有三:
1、易於發病,易於傳變(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2、脾胃虛弱、易挾食滯。
3、易於復原(臟腑清靈、隨撥隨應)。
事實上,一般正常體質的小朋友,並不需特別去做體質調理。但令人擔心的是,目前由於父母親的身體不見得健康,
新生兒往往先天的體質就差,加上大環境生活條件惡劣、飲食習慣不良、生活失去規律、生病時的醫療處置不當、
多數「健康」觀念的誤導與偏頗等因素,使得我們的下一代在年幼時就已經相當不健康。
筆者在臨床的經驗與觀察中歸納出一個令人擔心的結論:「台灣的下一代,在身心衰老、退化的速度及抗病抗壓力將很可能會比上一代快。」這是所有的父母親應注意的。
 
因此,兒童從小的保育觀念及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小兒保育觀要特別注重「治未病」的預防醫學。
小兒衣著不可過多或過少,背、腹、足等要注重保暖。應有充足的睡眠,在氣候適宜情況下 ,讓小兒到戶外接觸陽光和新鮮空氣。
由於小兒臟腑嬌嫩,脾胃脆弱,消化機能未趨完善,所以要注重飲食節度,不可乳食太飽。
 
所謂「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可免積滯之患。」「若要小兒安,須受三分饑與寒。」同時飲食宜清淡,不可偏食。
現代兒童常食用高熱量飲食,並且常因雙親溺愛而過食,相伴而來的心臟血管疾病、腸胃積滯等問題層出不窮,
常種下不好的「病根」而成為將來的宿疾。選擇清淡、易消化、不偏食、不過量等,可保小兒安。
冰涼飲食是另一大問題,目前三步一攤、五步一間的飲料店,冰冷飲食取得容易,特別是炎炎夏日,全身大熱汗出時猛灌冷飲冰品,
身體損傷退化速度及程度更大。
 
中醫典籍在病理上的描述提到:「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
「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寒之為病,腎先受之,其客於五臟之間,脈引而痛,
若客於八虛之室,則惡血住留,積久不去,變而成著,可不慎歟?」冰涼之品會奪取身體熱量,影響血循及代謝,若自覺短期間
並無病痛而貪一時口舌之慾,待發病之時往往得不償失。
 
小兒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成,正如初發芽的植物一般,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充足的陽光、空氣及適量的水分,
因此從小就應時時注意、處處關心,以期培養出真正身心健康的新生代,如此不但減少家庭的負擔,更是國家之福。
在台灣的競爭力逐漸減退之際,這些觀念是格外需要要注意的。

編輯註: 作者:林伯欣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
http://jsh.noads.info/
http://www.hantang.org.tw/
Joseph-昇鴻 祝您平安 幸福